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盛和农业网 >> 山慈菇

河南南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麦氏介蕨绞股蓝贡山小檗毛枝柞木大叶子属Frc

发布时间:2024-01-26 05:33:41

河南:南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

南阳是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大市,但与国内食用菌产业发达市相比,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和产业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分析南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及特征,探索破解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瓶颈的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构想,对于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食用菌产业现状

(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南阳资源丰富,是食用菌适生区,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人工栽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50多年的历程。1972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发展棉籽壳栽培平菇,1996年以后以代料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总结推广了香菇栽培“春栽、中袋、拱棚、适度规模”的“西峡模式”。为我省食用菌生产树立了样板。

(二)规模扩大,效益增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民专业化合作社、企业为主体,以菇农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依法治菌为保障,以特色、规模、品牌、效益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化格局,在我国北方食用菌生产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2009年全市袋栽菌类2.101亿袋、地栽菌类700万㎡,鲜品产量33.05万吨,产值19.68亿元;2010年全市袋栽菌类2.67亿袋、地栽菌类700万㎡,鲜品产量39.66万吨,产值27.43亿元;2011年全市袋栽菌类3.43亿袋、地栽菌类650万㎡,鲜品产量48.08万吨,产值34.05亿元。食用菌年总产量、总产值连续多年居河南省首位。全市有6个县产值超亿元。

西峡县按照现代产业发展的生产要求,结合食用菌市场的需求趋势,强化基地化管理,着力构建“百公里香菇长廊”,精心打造香菇产业集群。将香菇基地建成“科普园、示范园和观光园”,按照车间化、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对全县香菇基地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建成标准化香菇生产基地152处,水泥大棚17500多个,有50%的香菇在基地集中生产,有48家企业参与基地备案。基地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形成标准化“流水线”,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产业规模稳步扩地花黄耆大。2011年,全县栽培香菇1.8亿袋,总产量20万吨、产值20亿元。

(三)精深加工,出口创汇。全市现有食用菌规模加工企业30家,其中,初加工企业25家,深加工企业5家。2011年,全市食用菌鲜品总产预计48.08万吨。被初级加工30万吨、占总量的62.4%,吨被5万深加工、占总量的11.1%,以鲜品销售13万吨、占总量的27%。干品主要以香菇、木耳为主,55%以上出口。“西峡香菇城”年加工香菇5000吨,产值3.5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深加工产品有香菇酱、香菇丁、香菇片、盐渍菇等。西峡张仲景大厨房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深加工香菇10万吨,生产70000万瓶,产值近5亿元。

(四)狠抓市场,流通加快。全市上下极为重视食用菌市场建设,在注重市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加强了软件设施的建设,优化经营环境、开展诚信经营、建立上交易平台等,使市场交易更加快捷、公允,外地客商蜂拥而至。培育出了西峡双龙、丁河、西坪、内乡夏馆、桐柏朱庄、黄岗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食用菌专业市场10多个,其中“西峡双龙香菇批发市场”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干品交易集散地,年交易额达15亿元以上,内乡夏馆山珍城食用菌年交易额达3亿元以上。西峡县先后投资10多亿元完善双龙等市场建设,香菇80%通过市场对外出口,畅销日本、韩国、英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11年全县香菇出口1.7万吨、占全国香菇出口量的70%,出口额2.87亿美元,占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货值的20%,是河南省首个出口货值突破2亿美元的单个农产品。今年月份,西峡县香菇出口创汇1.0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翻番。西峡已被业界公认为我国北方地区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

(五)提升质量,树立品牌。注重科技创新,加强食用菌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大力进行市场宣传,树立南阳食用菌品牌形象,以品牌带动产业稳步发展。“西峡香菇”驰名中外,日本香菇市场的70%来自西峡。培育了“仲景”、“龙乡”、“正儿八经”、“伏牛山”、“九顺达”等多个知名香菇企业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彭营、青华金针菇在四川、湖南、广州等省市畅销。

(六)立体种植,效益显著。食用菌在我市栽培比较效益较好,属生态高效农业,采用集中立体种植,既不与粮争地,又不与农争时、争劳力。香菇、木耳按100袋栽计算,辅料、人工等总合成本约300元,产值1055元,投入产出比为1:3.5,每户栽培5000袋,纯收入3.得益于国家推动经济结构调剂、支持科技进步、关注民生等有关政策措施的带动5万元;草菇栽培按100㎡计算,需投入成本2000元,每㎡产值9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4.5,户栽培1000㎡,纯收入6万元。

我市食用菌产业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坚持“三化”,一是组织化。领导重视是关键,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贵在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标准化。标准化生产是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抢占市场的重要抓手。三是产业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

二、存在问题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木腐菌类与草腐菌类栽培比例不协调,山区平原食用菌发布不平衡,资源优势没有被充分利用。以香菇、木耳为主的木腐菌类栽培比例占90%,以平菇、金针菇为代表的草腐菌类栽培比例仅占10%。

(二)科技体系建设滞后。一是全市食用菌科研力量薄弱。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科研力量薄弱,全市仅西峡成立有食用菌科研中心,其他县市区食用菌几乎没有科研机构,技术络也不健全。全市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食用菌科技人员不到10人,而且分布布平衡。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食用菌栽培生物转化率不高。栽培香菇、木耳等生物转化率,国内高的达到120%,而我市不足70%。双孢菇、草菇等国内高的达到80%,而我市不足40%。平菇、金针菇等国内高的达到140%,而我市不足80%。对国际市场需要的食用菌新品种开发和深加工技术研究较少,保鲜、速冻技术缺乏研究。二是食用菌替代物研究滞后。大量作物秸秆被浪费,如麦秸、玉米秆、玉米芯、棉柴、豆秆、稻草等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全市秸秆等利用率不足0.5%。三是标准体系不完善。食用菌生产标准不完善,产品质量不稳定,个别产品农残与重金属超标仍然突出,品牌现象难以树立。全市除香菇出口份额较大外,其它食用菌产品较少走出国门。

(三)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由70家,且大部分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在产业中缺乏吸引力和号召力。食用菌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全市食用菌专业合作社88家,其中西峡56家,食用菌从业人员入社率仅2.5%。企业、合作社、基地、菌农利益链接不紧密,存在盲目生产,无法开展营销、生产互助,抗市场风险低。

(四)扶持不够,投入不足。食用菌是高投入高产出产业,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政策扶持不够,财政投入不足。全市仅西峡县注重对食用菌产业扶持,每年投入500万支持产业发展,其他县市区对食用菌产业几乎没有扶持。多为社会农户自发投资经营,设施落后,管理粗放,食用菌精深加工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后劲乏力。

三、前景与机遇

(一)从需求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绿色、健康、安全、营养的特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料显示,世界食用菌生产、贸易、消费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其中,银耳、茶树菇、香菇、猴头菇、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黑木耳、姬松茸、蘑菇等菌类价位同比上涨幅度大,栽培呈现强劲增长。

(二)从消费看。人们食用菌消费习惯在转变,由传统的干品消费向鲜品消费转变。2011年,国外年人均食用菌消费量最高达到40公斤,南阳市年人均食用菌消费量为2.5公斤。世界经济宏观环境转好,从而拉动食用菌消费。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食用菌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60%左右。食用菌在我国居民年膳食消费总量中居肉、蛋、奶、菜、果及油之后,未来我国城乡居民食用菌消费量将以10%速度递增。

(三)从政策看。食用菌具有分解利用木质素、纤维素并转化为食品的功能,它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菌糠经处理可转化为再生能源,可开发为碳黑、饲料、有机肥料等,广泛用于工业、牧业和种植业等。栽培食用菌能点草成金,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发展食用菌符合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对“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思路的实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将发展生物产业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基础,为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应紧紧抓住发展契机,坚持以科技为公式:先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政策环境优势,建基地,扩生产,抓龙头,树品牌,强力推动南阳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四、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自然条件优越。我市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为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而且产量高,产品质量好。可科学布局,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或进行反季节设施栽培,多品种搭配,实现同一菌类或多种菌类周年生产,抢占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原材料资源丰富。我市是农业大市,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等3000万吨以上,动物年排粪便350万吨以上,可栽培双孢菇、小水毛茛草菇等草腐类食用菌2亿㎡,目前,我市农作物秸秆食用菌栽培利用率极低。全市尚有200万吨柞树枝条,400万吨果树、残次林枝条可以开发利用。 以栽培双孢菇、草菇为例,每平方米需麦秸25公斤、20公斤牛粪,加上适量的过磷酸钙等微量元素,可生产双孢菇15公斤或草菇20公斤。

(三)成本优势明显。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劳动力充足、且成本相对较低,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食用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以生产双孢菇菇为例,国外每生产100公斤双孢菇的成本一般为40美元,而在我市仅需100元人民币。

(四)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市食用菌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有较强的食用菌开发技术能力和条件,已培育成“西峡香菇”、“仲景”等10多个品牌。在新品种开发、优质高产栽培和适应市场转型等方面均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三、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食用菌产业是生态高效产业,南阳被确定为中原经济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将迎来食用菌产业发展难得的机遇,我市应充分立足当地实际,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市由食用菌大市向强市的跨越。

(一)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注重生态保护,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坚持“六项原则”,着力抓好“三个转移”,突出“五个重点”,达到产量、质量、效益等“三个提升”。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设施现代化、生产工厂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五化”建设,构建“四大体系”,抓好“三项保障”。强力推进我市食用菌产业现代化进程。

(二)发展原则

坚持“六项原则”。一要坚持统筹规划原则;二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三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四要坚持科技支撑原则;五要坚持集聚发展原则;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生产目标:到2015年,全市袋栽菌类达到4亿袋,草腐菌类:木腐菌类由目前的1:9调整为3:7。到2020年,达到6亿袋左右,草腐菌类:木腐菌类比例调整为5:5,食用菌生产总产量将达到90万吨、总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

加工目标:在主产区改扩建有相当规模的干鲜加工厂20个,大型冷藏保鲜库30个;大型食用菌深加工企业15个;食用菌机械加工厂若干个。全市食用菌加工特别是香菇烘干、保鲜、深加工等技术,以及产品质量、产量均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市场接轨。开展菌产品精深加工研究,实现加工增值20亿元以上,逐步提高加工增值份额。

交易目标:加强市场软、硬件设施建设,继续扩大西峡双龙、丁河、西坪、内乡夏馆等市场的交易规模,使市场年交易额达到40亿元,使交易方式更加现代化,并成立南阳市食用菌专业站,实现上交易。

出口目标:全市统一建立起无公害食用菌标准体系,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原产地标志及商标保护,争取最大限度地出口创汇,创个全国知名品牌,全市年出口创汇达5亿美元以上。

(四)区域布局

立足资源优势,合理布局。着力建设“三大基地”。一是木腐性食用菌栽培基地。主要布局在西峡、淅川、内乡、桐柏、方城等山区县,栽培香菇、木耳、天麻等为主;二是草腐性珍稀菌栽培基地。主要布局在西峡、镇平、新野、邓州、唐河等县市区,栽培白灵菇、鸡腿菇、金针菇、双孢菇、金小叶葎福菇、巴西菇等;三食用菌鲜品栽培基地。主要布局在南阳中心城区、各县市区城区及城郊,栽培香菇、平菇、草菇等。

(五)发展重点

1.基地建设“三大转移”

一是由木腐菌类向草腐菌类转移。据测算, 每生产1吨鲜香菇,需要消耗0.85吨干木屑;每立方米椴木产100千克鲜香菇,对林木资源消耗较大。南阳是农业大市,常年生产农作物秸秆1000万吨,除约600万吨回田、作饲料外,尚有400万吨剩余。这些秸秆被乱堆乱放或焚烧,成为新的污染源。利用秸秆可生产多种食用菌,例如,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粪等循环栽培双孢菇、草菇、巴西菇等草腐菌类;利用棉籽壳玉米秆、玉米芯、豆秆、麦麸等栽培白灵菇、金针菇、平菇、杏鲍菇、鲍鱼菇等;利用柞木下伐枝、果树伐枝、棉秆等栽培香菇、木耳、灵芝等。以双孢菇为例,栽培1平方米双孢菇需麦秸25公斤、20公斤牛粪、少量微量元素肥。400万吨秸秆利用50%,可生产8000万平方米双孢菇、草菇、巴西菇等,产值72亿元。

二是由山区向平原转移。目前,我市县市区食用菌发展不平衡,西峡、内乡县、桐柏、南召等山区县步子较快,已形成当地的支柱产业。新野、社旗、镇平、卧龙、宛城平原县市区步子较慢,食用菌发展没有上规模,效益不明显。而1些大型连锁超市负责人表示山区平原同时发展食用菌,有利于我市食用菌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三是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并举转移。目前,我国大面积栽培的食用菌有近20个品种,近年又有不少新品种驯化栽培成功。各食用菌主产县,在稳定原有食用菌生产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广有市场前景的新品种。山区县在发展香菇、木耳的同时,引导发展白灵菇、天麻、鲍鱼菇、杏鲍菇等珍稀菌;在平原县市区大力发展平菇、草菇、双饱菇、金针菇、鸡腿菇、巴西菇、鲜香菇等鲜品,形成多菌并举的局面。

2.搞好“五化”建设

实现集群化、设施现代化、生产工厂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是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成功之路。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是市场对产业的必然要求和趋势,采用立体栽培,机械化操作,减少成本,提高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反季节周年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抢占市场份额。进行精深加工,一方面可将大量鲜品转化,解决鲜销品大量上市时“菇贱伤农”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获取高额的增值。目前我市食用菌产品初级品占75%,深加工仅有西峡张仲景大厨房、西峡华润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应支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引进先进设备,加工食用菌系列食品、调味品、保健品、药品、饮品等。

3.构建“四大体系”

一是构建产业化体系。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着力构建产业化体系,提升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一批出口创汇型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引导、技术支持,积极扶持一批大的企业,使其尽快壮大,并逐步发展成为外向型企业。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的食用菌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群体优势,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拓宽疏果耳蕨食用菌销售渠道,扩大出口,提升产业化水平。

二是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兴菌,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人才,建立健全食用菌科研与推广体系。在科研攻关方面,重点选育一批新的优质高产菌种;研制一批新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实现产品保鲜、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新突破。在技术推广方面,创建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加速科技成果的集成、组装、示范和推广,鼓励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和开发上率先垂范,成为科技应用、技术推广的先锋;提倡生产基地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定期轮换培训技术骨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创业团队,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着力于提高单产、增加效益、降低成本等方面的研究。

三是构建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大力贯彻实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意识,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制定食用菌各类品种常规生产技术规程、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产品加工技术规程、产品质量地方标准,按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建设一批食用菌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培育一批知名的食用菌产品优势产区作为出口基地,通过建立质量信誉保障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生产让消费者放心的菌类产品。

四是构建菌政管理体系。成立专门执法机构,建立菌政管理体系。大力宣传贯彻《全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和《种子法》,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加强菌种质量跟踪管理、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打击非法制种、经营等活动,规范菌种市场。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4.抓好“三项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农业意识,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的引导,各级部门要切实搞好服务,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食用菌生产、科研、加工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人才保障。建立完善食用菌技术服务络;培养食用菌专门人才。加强对菌农培训。将食用菌专业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引进计划,培养高级科技和管理型人才。

三是资金保障。一是增加科技推广经费的投入,开展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场点建设。二是切实增加生产资金投入,采取“农户自筹,政府扶持、信贷支持、引进外资”等办法,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及新菌种,新技术的引进及示范推广。

:于玲

Wholesale compatible sharp mx b20ft For Great Business Or Home Printing
Wholesale beverly craft To Take Your Creations To New Levels
Sparkling globe ball light up For All Festivities
Effective buy cheap diapers For Safety And Comfort
友情链接